認知障礙症,又稱為「腦退化症」、「失智症」或「老人痴呆症」,是一種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疾病。此疾病不單會影響患者的記憶力,還會影響理解、語言、學習、判斷能力和性情。認知障礙症現時還未有根治的治療方案,但透過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能減輕認知障礙症的症狀,或延緩衰退。認知障礙症有不同種類,此文將集中介紹最常見的阿兹海默症之藥物治療。
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的種類繁多,在香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有 60 – 70% 屬於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的病因是異常 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一種容易在大腦神經元外聚集並形成黏性斑塊的蛋白質片段。這些物質的累積會破壞神經元之間的通訊,最終導致神經退化性病變。β-澱粉樣蛋白的累積會透過損害神經傳導物質釋放、降低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點)密度和干擾突觸可塑性來破壞突觸功能。在阿茲海默症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水平顯著降低,其中包括在記憶和認知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投射到海馬體和大腦皮質的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的退化導致乙醯膽鹼訊號傳導缺陷,因而導致阿茲海默症中患者的記憶力受損和認知能力下降。此疾病不但影響患者的記憶、判斷和執行力,更會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疾病的症狀一開始時發展緩慢,並不明顯,因此較易被忽略,直至後期症狀加劇,便會在各方面影響患者。認知障礙症是不可逆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另外,有 20 – 30% 本港認知障礙症患者屬於血管性認知障礙症(Vascular Dementia)。由於腦中風或血管疾病,供血到大腦的動脈出現阻塞,令腦部細胞受損。此類認知障礙症的症狀視乎腦部哪些位置受到影響,除了與阿兹海默症相似的症狀外,部分人會出現幻覺。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的速度不定,可以退化得很快。
其他認知障礙症的種類包括腦部前額顳葉病變、路易體癡呆症、柏金遜症腦退化症等等。由於篇幅所限,不在此文詳述。認知障礙症的病因複雜,市民如懷疑自己或家人患上此病,應及早求醫,對症下藥,切忌自行判斷甚或自行服用藥物及健康產品。
年老、具認知障礙症家族史、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創傷、吸煙和酗酒都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及控制三高,是最基本預防認知障礙症的方法。
影響神智藥物
以下的藥物有抗膽鹼作用(Anti-cholinergic effect),通過抑制乙醯膽鹼在神經系統中在記憶和認知中的作用來影響神智。故此,如有需要使用該類別的藥物,可考慮先用其他較不影響神智的藥物(例如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取代第一代,參看「平安藥 – 鼻腔不適 (鼻水、鼻塞)」一文)。
| 類別 | 例子 | 
| 第一代抗組織胺 / 抗敏藥 | Chlorpheniramine,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 | 
| 止嘔藥 | Metoclopramide, Prochlorperazine | 
| 鴉片類止痛藥 / 止咳藥 | Tramadol, Codeine | 
| 精神科藥 | Amitriptyline, Clozapine, Benzodiazepines
 如 Alprazolam, Diazepam  | 
| 控小便失禁藥 | Oxybutynin | 
藥物治療目標
以藥物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目標有二:
(1) 紓緩認知障礙症狀
(2) 改善行爲和心理症狀,如侵略性行為和焦慮情緒
(1) 紓緩認知障礙症狀
由於阿茲海默症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服用藥物不能令患者完全康復。抗認知障礙症藥物能夠紓緩認知障礙症狀。藥物治療需要 3 至 6 個月才能見效,而且患者需要時間找有效的藥物,例如嘗試不同的藥物配搭。藥物可能出現副作用,患者及照顧者需要注意副作用的出現,嚴重副作用時需要諮詢醫生。醫生亦會定期監察藥效和副作用,以決定用藥時限。
(A) 膽鹼酯脢抑制劑
膽鹼酯脢抑制劑的機制是透過抑制乙醯膽鹼降解,增加乙醯膽鹼在神經細胞之間的通訊,以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它們主要用於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而 Donepezil 口服藥 和 Rivastigmine 藥貼亦可用於中度至嚴重程度的病況。
(i) 口服藥
| 口服藥 | 每日服藥次數 | 服藥時間 | 服藥與進餐時間 | 
| Donepezil | 每日 1 次 | 晚 | / | 
| Galantamine | 短效:每日 2 次
 長效:每日 1 次  | 
短效:早、晚
 長效:早  | 
進餐時服 | 
| Rivastigmine | 每日 2 次 | 早、晚 | 進餐時服 | 
(ii) 外用藥
只有 Rivastigmine 有藥貼劑型,藥貼在 24 小時提供藥效,增加藥物吸收的穩定性,減少服用口服藥物劑量提升時有機會帶來的腸胃不適副作用。將藥貼貼在一些不容易碰到的位置如上背,亦可防止患者擅自將藥貼除下。
相比藥丸,使用藥貼有不少技巧需要留意,病人及照顧者需先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諮詢藥劑師。重點列舉如下:
- 每一次只貼一片藥貼
 - 藥貼可貼在手臂上臂、胸口、上/下背
 - 將藥貼貼在乾淨、乾燥、無毛且無損傷的皮膚上,按緊藥貼
 - 於每天同一時間,每24小時更換一次藥貼;可在藥貼上寫下貼附的日期及時間
 - 每天更換貼附部位,以免刺激皮膚(如紅疹和痕癢);同一個貼附點距離上次貼附的日期應至少相隔 14 天
 - 貼上新的藥貼之前,務必先除下前一天的貼片
 
(iii) 膽鹼酯脢抑制劑的副作用
- 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
 - 頭痛、頭暈、疲倦、失眠、肌肉抽搐
 - 心跳減慢、心律不正
 - 哮喘、氣管炎
 - 小便不暢順、尿頻
 
(B) 膽鹼酯脢抑制劑
由於 NMDA 受體過度活化會導致麩胺酸(Glutamate,一種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過量,最終導致興奮毒性和神經元細胞死亡。穀氨酸酯酶抑制劑則能阻斷 NMDA 麩胺酸受體,使麩胺酸系統正常化並改善認知和記憶缺陷。Memantine 適用於中度至嚴重阿茲海默症,或不能使用膽鹼酯脢抑制劑的患者。
| 口服藥 | 每日服藥次數 | 進餐 | 服藥時間 | 
| Memantine | 每天服 1 至 2 次 | 進餐時或空腹服亦可 | 早、晚 | 
穀氨酸酯酶抑制劑的副作用:
- 噁心、嘔吐、便秘
 - 頭痛、頭暈、疲倦、嗜睡
 - 血壓上升
 
(C) 新式治療
Lecanemab 是第一種被研發為可以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的藥物,目前已在香港經衞生署註冊。Lecanemab 是一種免疫療法,能針對澱粉樣蛋白β(即阿茲海默症成因)的抗體,幫助清除澱粉樣蛋白,用於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現有的研究顯示這種藥可以減慢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下降。Lecanemab 的給藥方式是經靜脈輸注,剛開始用藥每兩周輸注一次,之後可以每四周一次。現時亦有其他可以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的藥物在其他國家獲藥物監管局審批註冊。
藥物若能「治本」固然好,但使用 Lecanemab 亦需要留意潛在副作用及限制:
- 類澱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ARIA):ARIA 通常無症狀,但有機會出現腦水腫及腦內出血,嚴重可致命。因此,在開始治療前需要用磁力共振掃描確認病人本身是否有澱粉樣 β 蛋白病變,一旦開始用藥亦需要在特定時間做磁力共振掃描以監察腦病變。
 - 輸注相關反應(IRR):由於 Lecanemab 是靜脈輸注,所以有機會引致輸注相關反應,症狀包括發燒、流感樣症狀(如發冷、身體疼痛、顫抖、關節痛)、噁心、嘔吐、頭暈、呼吸困難等
 - Lecanemab 只適用於早期阿茲海默症,現時暫未有研究支持它在中度至嚴重程度阿茲海默症的成效。
 
忘記服抗認知障礙藥
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定時服藥,才能達到最佳藥效,但他們較一般病人容易忘記服藥,所以患者及其照顧者更需知道如何防止漏服藥,以及漏服藥的處理方法。
防止漏服藥:
- 善用藥盒:市面上有不同藥盒的設計。如果病人在一天內需要多次服藥,建議選購分時段(如早、午、晚、睡前)的一星期(共 7 天 X 4 個時段 = 28 格)藥盒。這樣的話,一星期只需執一次藥盒,每次服藥的時候毋須再回想該時段需要服什麼藥,減少因記憶錯誤而誤服或漏服藥。另外,如果在該時段內見到藥格內還有藥,即代表未曾服該劑量,可儘快補服。
 - 響鬧裝置提醒服藥時間:可以用手機的閙鐘設定,或下載藥物管理應用程式再作出服藥時間響鬧設定,提醒患者在特定時間服藥。
 - 將藥盒放在當眼處如飯桌
 
漏服藥的處理:
倘若在漏服藥後短時間內記起,可儘快補服該劑量;但若過了太長時間才記起,身體需要重新適應藥物,應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加藥至原本劑量,以避免出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如有疑問,可諮詢醫生或藥劑師,切忌自行調教藥物劑量或停藥。
| 口服 | 藥貼 | 
| 數天內記起:無需補服忘記的劑量,待下次按時服藥(正常劑量,切勿加藥)
 
 數天(如一星期)後記起:找醫生,需從新調較劑量  | 
一至三天內記起:立刻貼上新藥貼(先除下舊貼)
 
 三天後記起:找醫生,需從新調較劑量 
  | 
(二) 改善行爲和心理症狀
現時並沒有藥物獲藥物監管局註冊用於治療認知障礙症相關行爲和心理症狀,藥物只能針對性地緩解部份症狀,不能用一種藥解決所有改善行爲和心理症狀。一般會先用非藥物治療如職業治療、感官刺激治療和現實導向,若非藥物治療無效、症狀嚴重或病人會傷害自己或他人,醫生會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開始藥物治療後宜 4 星期內評估成效,而且患者需要時間找有效的藥物,例如嘗試不同的藥物配搭。藥物可能出現副作用,患者及照顧者需要注意副作用的出現,出現嚴重副作用時需要尋求醫生協助。醫生亦會定期監察藥效和副作用,以決定用藥時限,一般建議不多於 3 至 4 個月,但實際用藥情況還需看病人對病況。
| 種類 | 例子 | 針對症狀 | 可能副作用 | 
| 抗精神病藥 | Haloperidol, Olanzapine, Quetiapine, Risperidone | 幻覺、幻聽、妄想 | 錐體外症候群 抗膽鹼作用 增加心血管、腦血管疾 病、感染等風險 | 
| 抗抑鬱藥 | Citalopram, Trazodone, Mirtazapine | 抑鬱、焦慮、 侵略性 | 血清素症候群
 影響性功能  | 
| 認知增強劑 | Donepezil, Galantamine, Rivastigmine, Memantine | 冷漠、幻覺、妄想 | 腸胃不適 失眠 / 嗜睡 | 
| 情緒穩定劑 / 抗腦癎藥 | Carbamazepine, Valproate, Topiramate, Lamotrigine, Gabapentin | 侵略性、多動、 言語急促、 情緒膨脹 | 影響不同器官,如肝腎功能及全血細胞指數 | 
| 鎮靜劑 / 安眠藥 | Alprazolam, Clonazepam, Diazepam, Lorazepam | 緊張、煩躁、失眠 | 影響神智及運動功能
 反常反應 – 躁動 耐藥性、上癮  | 
延伸閱讀:
- 醫院管理局 – 智友站。認知障礙症。取自 https://www.smartpatient.ha.org.hk/smart-patient-web/disease-management/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Dementia
 - 社會福利署。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 – 自學平台。取自 https://www.swd.gov.hk/dementiacampaign/tc/info_2.html
 -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甚麼是認知障礙症。取自 https://www.hkada.org.hk/what-is-dementia
 - 賽馬會耆智園。認識腦退化症。取自 https://www.jccpa.org.hk/about-dementia/
 
資料來源:
- The Hong Kong Geriatrics Society. Practical Manual of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Third Edition). 2022. Available at https://www.hkgs.org/en-psg.html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guideline: Dementia: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support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carers [NG97].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97
 -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xelon – Europe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2008. Available at 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exelon
 - Eisai & Biogen. Leqembi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2025. Available at https://www.leqembi.com
 
作者︰註冊藥劑師
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