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身體中泌尿系統重要的一員,它不僅負責將身體中的代謝廢物過濾並排出體外和調節體液,更協助調節荷爾蒙,因而影響血壓、血鈣水平和造血功能等等。腎功能會因年紀變化、疾病、服食藥物和保健品等因素而改變。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在檢測報吿中有關腎功能的常見指標,並提供解讀這些指標的方向。
(註:由於每一間化驗所的參考範圍(reference range)不同,下文所顯示之參考值只供讀者初步了解各項指標。而「參考範圍」亦不等於「正常範圍」。詳情可參閱「解讀化驗報告(一)基礎知識」一文。)
腎功能和尿液形成
要了解檢測報吿中有關腎功能的常見指標,需要先明白腎臟的運作原理。
圖片來源:BioRender
血液會經腎動脈進入腎臟,並流入不同的腎小球(由微絲血管捲曲而成的球體,被腎小管的鮑曼氏囊所包圍)內。腎小球中的血漿在血壓促使下會被過濾至鮑曼氏囊(即超濾作用),然後進入腎小管,成為腎小球濾液。腎小球濾液沿着腎小管前進,鈉和部份水份會在過程中被重吸收至血液中。餘下未被重吸收至血液中的腎小球濾液最後會變成尿液,經過膀胱和尿道排泄出體外。
鈉(Sodium)與鉀(Potassium)
鈉和鉀是血液和身體組織中重要的離子,可以調節身體不同組織之間的水份流動,影響血壓、體內的酸鹼度、神經傳遞、肌肉(如骨骼肌和心肌)收縮等。
鈉離子主要存在於血液和細胞外,是鹽的主要成分之一,也負責「吸引」水份子。當血液的鈉含量增加,細胞內的水份就會被被「吸引」到血管中,導致血液量上升。血液多了,血管就像水管一樣被壓得更緊,壓力自然就會上升。如果長期這樣,就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所以,若經常攝取高鹽份的食物,便容易導致高血壓。
鉀是鈉在身體保持水份平衡的好拍檔,它與鈉的作用相反,負責「抓住」細胞裏的水份,避免細胞因水份流失而導致功能失常。
腎臟會將已過濾的鈉和鉀重吸收至血液中,所以血鈉和血鉀水平也可以反映腎功能是否正常。
標準 | 參考值 | 低於參考值 | 高於參考值 |
血鈉(Na+) | 136-145 mmol/L (136-145 mEq/L) |
成因包括腹瀉、嘔吐、大汗、 飲水過量、腎病、心衰竭、肝衰竭、某些精神科藥物等等。低血鈉的症狀包括疲累、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
成因包括庫欣氏症(體內過多皮質醇)、 尿崩症、原發性高醛固酮、攝取過量 (鹽份)、創傷等等。高血鈉的症狀包括眼乾、口乾、口渴、 頭痛、四肢無力,嚴重可導致痙攣、腦癎和昏迷。 |
血鉀(K+) | 3.5-5.0 mmol/L
(3.5-5.0 mEq/L) |
成因包括腹瀉、嘔吐、大汗、 攝取不足、去水藥、原發性高醛固酮等等。血鉀異的症狀包括心律不正、疲累、噁心、肌肉乏力或抽搐。 |
成因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部份血壓藥、糖尿病、腎病等等。
症狀如左示。
|
肌酸酐(Creatinine)
血液中的肌酸酐水平可以作為評估腎功能的指標之一。肌酸酐是肌肉持續分解到血液的物質,是一種代謝物。它幾乎不會在腎臟小管被重吸收至血液,而是經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肌酸酐水平能用來衡量腎臟過濾液體的能力:血液中肌酸酐水平越高,代表腎臟過濾液體的能力越低。一般成年男性的血肌酸酐水平為 65– 109 µmol/L,而一般成年女性則為 49 – 83 µmol/L。若血肌酸酐水平持續高企,或超出參考值,即代表腎臟過濾液體的能力較低,令肌酸酐持續積聚在血液中。血肌酸酐水平急升是急性腎損傷的指標之一。除了腎功能受損外,血肌酸酐水平亦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心衰竭、橫紋肌溶解症、脫水、蛋白質攝取過量或營養不良等等。
另外,運用以上原理,醫護人員可以透過方程式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即醫生會診吿訴病人腎臟功能尚餘的百分比),可以參考下圖:
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血液尿素(Urea)
肝臟會持續將身體中多餘的氨基酸(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轉化為尿素,並經過血液傳送至腎臟,排出體外,以免過多毒素如氮(nitrogen)殘留在身體內。在肝臟正常運作下,若血液尿素水平比參考值(2.6 – 6.6 mmol/L)高,即代表泌尿系統無法有效將尿素排出體外,原因可以是腎病、泌尿管道問題如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致的尿道阻塞、心衰竭、脫水、創傷、上消化道出血、蛋白質攝取過量等。
蛋白尿(Proteinuria)
在正常的情況下,血液裏的蛋白因體積過大而不能穿過腎小球和進入腎小管。因此,正常的尿液不應含有蛋白質。但是,當腎小球發炎、老化、或遭到破壞時,血液裏的蛋白便有機會穿過腎小球,進入腎小管,最終成為尿液的一部份。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例(urine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是一項常用的腎功能指標,透過量度尿液中白蛋白(不應出現在尿液中的蛋白質)和肌酸酐(應出現在尿液中的物質)的相對水平,來評估腎小球的健康程度。腎功能健康成年人的uACR應低於 3 mg/mol;若 uACR 介乎於 3 – 29 mg/mol,則代表蛋白尿情況中度嚴重;若 uACR 高於 30 mg/mol,則屬於嚴重程度的蛋白尿。
在慢性腎病或具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病的人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醫護人員會定期監察病人的腎小球過濾率 eGFR 和蛋白尿 uACR 水平,以監察腎功能及為慢性腎病分期(一至五期)。
腎功能轉差的徵狀
腎功能衰退往往是不可逆轉的過程。慢性腎病可引致不少併發症,如高血壓、心臟病、貧血、骨骼疾病、增加感染風險等。要維持腎臟健康,不能只靠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更要從日常做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每天飲用適量水份;避免高油、鹽、糖份的飲食;戒煙限酒;定期量度血壓、血糖;多做運動,才是保腎良方。切忌自行買藥、服食保健品或中藥,以免誤服「傷腎」產品,或因藥物相沖而引致惡果。如有需要,應諮詢西醫、中醫或藥劑師。
如果經常感到疲累、水腫、血壓高,小便疼痛、經常帶泡或變深色、次數增加(尤其是夜尿頻密),甚至出現血尿(尿液中帶有血絲)、下腰背痛,建議進行有關腎功能的檢查。
我應該進行腎功能測試嗎?
市民宜先與醫生商討才進行測試,以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檢查、所涉及的風險和成本、因錯誤解讀醫療報告而引發不必要的擔憂和進一步檢查。
醫生或會建議以下人士進行腎功能測試:
- 懷疑腎病(包括腎炎、慢性腎衰竭等),如因市民的症狀有異常
- 三高、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可以用作監察長期疾病的併發症
- 正在服用某些透過腎臟排出的藥物,或會影響腎功能的藥物,以避免或監察藥物副作用
- 具其他有損腎功能的風險因素,如長期吸煙、飲酒、服用保健品或中藥
- 因為急症入院,急需找出病因以及其影響
在進行腎功能檢查時,需注意不同化驗所或實驗室可能採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導致化驗結果及參考值範圍略有差異。若對檢測結果有疑惑,可考慮使用其他化驗所的服務作比較,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持續觀察腎功能指標的變化趨勢。如有需要,應諮詢醫生或相關醫療專業人士,以獲得準確的評估和建議。
延伸閱讀︰
- 醫院管理局智友站。慢性腎衰竭。2017。https://www.smartpatient.ha.org.hk/smart-patient-web/disease-management/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ChronicRenalFailure
參考資料︰
- Audrea T et al. Essential laboratory tests for med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athology. 2022.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acpath.2022.100046
- Testing.com
作者︰註冊藥劑師
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